求解中国铁矿业“绿色软实力”
发布日期: 2024-02-01    作者: 电子期刊

  在中国政府将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的大背景下,中国铁矿业想要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必然要直面“绿色”终极命题。

  作为一个资源型产业,铁矿业过去“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道路已难以为继,战略转型成为他们涅重生的必由之路。

  作为行业领头羊,鞍钢矿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打造绿色低碳矿山企业列入公司的整体发展的策略,把资源充分的利用、节能减排、矿山生态恢复等工作放到更突出的位置,有力推动了矿山发展方式的转变,彰显了企业自身的“绿色”软实力。

  曲径通幽,绿叶依依。穿过蜿蜒1000余米的葡萄藤长廊,眼前便是满山的雪色梨花。这园林般的景色很难让人将其与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东山排岩场联系在一起。

  几十年前,脚下这片土地曾经扬沙漫天、红尘滚滚。鞍钢矿业的前身鞍山矿业公司排放的尾矿砂甚至将附近的杨柳河水染上刺眼的红色。

  1916年,大孤山铁矿的第一声开山炮打破了大山的沉寂,也打破了鞍山市的生态平衡。在近百年的开采过程中,仅大孤山一座铁矿排放的废弃物就形成排岩场、尾矿库约3943公顷,大量的剥离岩石和尾矿砂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让矿区由“红漠”变为“绿洲”, 2006年,鞍钢矿业把资源充分的利用、节能减排和矿山生态恢复,纳入到公司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围绕打造“绿色低碳矿山”的目标,从矿山开采源头、生产的全部过程直至终端利用入手,力求每个环节都向“绿色低碳”型方向发展。做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综合利用效果最好、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环保节能效益最大。还专门成立统一的生产服务中心,集中进行各个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复垦绿化。

  不就是植树造林嘛!当一支七八十人的管护队伍兴冲冲地走到第一站大孤山铁矿排岩场时,却发现遍地都是大石块儿和高陡偏坡,复垦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那阵儿要问我能不能绿化成现在这样,我想都不敢想。”排岩场土壤贫瘠,再加上当时国内尚无成熟的复垦经验,这让生产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忠礼和他的队友陷入“老大难”的境地。

  刚开始,他们尝试过种植沙棘,在砂石地上铺过稻壳儿,但复垦效果都不好。尤其是黄岭边坡排岩场,45度左右的坝体坡度和遍野的滚石更是给绿化造成巨大障碍。

  “边坡复垦难度很大,这在国内基本没成功范例。我们当时见缝插针,抱着栽一棵、活一棵的信念硬是做了下去。”生产服务中心主任赵红向《科学新闻》记者坦言,他们用铁锹、镐头硬是在布满碎石的坝体上挖出了树坑,并依靠人抬肩扛,将山土运到了现场。

  几年间,鞍钢矿业人凭借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逐步让绿色的生态气息重新回归鞍山,目前共完成生态恢复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米,复垦率达90%。仅在大孤山铁矿排岩场就植树9876棵,复垦3.6万平方米。

  “鞍钢矿业不仅资源利用效率高,土地复垦、绿化等工作也很出色。国内做得这么好的不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如是评价。

  经过多年的努力,鞍钢矿业已由最初的鞍山市污染源成为护“绿”使者。2013年,在国土资源部评选出的239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鞍钢矿业就有6座矿山位列其中。

  鞍钢矿业“绿色软实力”的茁壮成长并不仅限于表层的“绿化”,更注重融合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的绿色生产制造技术。

  作为中国生产顶级规模,唯一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冶金矿山企业,规模和能力决定了鞍钢矿业的企业属性。因此,要想彻底改变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并非易事。

  为此,鞍钢矿业按照矿山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的基本工艺环保化、矿区环境生态化的“五化”基础要求,开启了绿色生产制造的全系统管控模式,制定了“十二五”期间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环保节能具体目标。

  针对烧结工序的改造,鞍钢矿业淘汰了原有的4台75m2小型烧结机,新建成一座360m2的大型现代化烧结机。与此同时,工艺也从原有落后的热矿烧结升级为更加节能的冷矿烧结。

  通过优化节能工艺,鞍钢矿业开始着力推进工艺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节能降耗达到显著效果。

  鞍钢矿业通过理顺环节设计的不合理,将球团干燥环节前移至选矿过滤环节,在选矿环节就解决了水分降低的问题。仅此项干燥工艺的取消,就降低年能耗1300万元。

  不仅如此,鞍钢矿业每年还要结合技术改造和设备大修来实施一系列的节能项目,通过这一些节能举措,逐步淘汰原有的高耗能电机、变压器和老式胶泵。在电价逐年上涨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中能耗所占比重及总费用基本不变。

  据了解,早在2009年,鞍钢矿业就投资5200多万元实施了工业照明改造、高能耗电机更新、低效率胶泵更新、钻机改变频调速装置、球磨机多段泵安装变频器、利用太阳能装置替代加热设备等六大节能项目。

  这些节能举措使得鞍钢矿业每年节电约2840万千瓦时、节约动力煤6100吨,创效1600多万元。

  铁矿石资源中低品位矿和极贫矿资源数量巨大。过去,受选矿工艺落后和加工成本高的制约,这些资源都被作为岩石舍弃,破坏了矿山的生态环境。鞍钢矿业在主要排岩场建设了资源节约型的破碎岩石干选工艺,实现了在排岩过程中在线回收铁矿石。每年相当于少排废弃矿石600万吨以上。

  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而选矿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非常大,这给鞍钢矿业带来不少挑战。近年来,鞍钢矿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排污系统的改造建设,在所属的选矿厂,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用净化环水取代新水,实现生产用水厂内循环利用、污水“零排放”。该公司的大孤山球团厂,经过连续的技术改造后,磨矿、选别、过滤、矿浆输送等重点用水环节都实现了高度精细化管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率达到96.7%。另外,该公司还设立了多处回收点,充分回收采场和尾矿坝渗漏水,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尾矿是选矿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废弃物。如今,正被鞍钢矿业当成一种产业来经营。他们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尾矿制砖、煤渣制砖、废石制作建筑材料,既改善了企业环境,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建设绿色矿山的挑战,对“城中有矿、矿中有城”的鞍钢矿业而言,显得更为直接和迫切。

  近年来,鞍钢矿业在致力于自身规模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矿城一体和谐发展的模式,使“矿”与“城”的关系也出现微妙的变化。

  近年来,鞍山市的城区已扩张到了鞍钢矿业的矿山脚下。“东亚第一城”、“公园一号”等多个住宅区甚至距离东鞍山铁矿不到一公里。

  这样的变化,源于鞍钢矿业正在实施的一项新的绿色发展规划。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变化,鞍钢矿业重新规划整体的矿山绿化设计,建设“两带六区”,在有限的空间内建立隔离带,防止粉尘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对靠近市区的东鞍山铁矿等矿山的所有部分进行绿化覆盖。

  为确保鞍山市民的生活品质,鞍钢矿业还坚持提升绿色生产制造技术,深入矿山内部,进行所有的环节的节能减排。

  其中,仅齐大山铁矿的3台75吨发电锅炉脱硫工程和鞍千矿业的3台35吨生产脱硫工程,就将全公司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近30%。

  去年底,鞍钢矿业在东鞍山烧结厂一次性投入的6000万元脱硫装置,直接引发铁矿成本每吨提高了6~7元。

  “虽然成本提高了,但这一个项目一年能减少东鞍山烧结厂2000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企业见不到环保的直接经济效益,但却可以收获更多的社会效益。这是走向世界级矿山企业的必备软实力。” 鞍钢矿业安全环保部部长王发东中肯地说。

  在与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城市矿区的不断磨合中,这座国内矿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逐渐积淀起与国际矿业巨头竞争的“绿色”软实力。

  “我们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并非仅将规模提高到世界级的规模最大,而要将相应的管理、技术、环保都作为打造世界级矿山企业中的一部分来统筹考虑。”王发东表示,“目前,鞍钢矿业已具备打造世界级铁矿山的条件,我们正在努力成长为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矿山企业。”■